![]()
【于氏先賢】濰縣名士于周和他的子孫
于龍村等
濰縣(現在濰坊市),明朝弘治年間,舉人李洪舉為感激、表彰同科舉人于周的“善行”和“義舉”,在“城里東大街”于周家門前,建了一座“步天衢牌坊”!疤灬檎,天街也!”
于周,字紹殷,號退翁,始祖諱麻七世孫,是我于族遷濰縣城里之始遷祖。周公,為明朝丙辰科拔貢生,弘治順天戊午科舉人,歷任直隸威縣、邯鄲、阜平三個縣的知縣。
古有“窮秀才,富舉人”之說。于周、李洪舉二位窮秀才想“脫貧”,只能到省城參加鄉(xiāng)試,說不定能考上舉人。某一日,二位秀才結伴徒步進省城趕考,剛走到長山縣,不成想李洪舉突患重疾臥床不起。于周見此狀,趕緊為李請醫(yī)、診病、服藥,服侍在側。二十幾天過去了,李的疾病不見好轉。眼看考期越來越臨近,李洪舉對于周說:“考期難逢,我中途染疾,連累小弟,實感愧疚。我看,你自己去參考吧,不能因為我耽誤了小弟的前程。”于周說:“你病成這樣,如果我撇下你不管,枉為人!別說考試無把握,就是十拿十穩(wěn),也斷無拋棄兄臺不管之理。安心服藥調養(yǎng)吧,我一定侍奉你養(yǎng)好病。”就這樣又過月余,李洪舉痊愈!但鄉(xiāng)試考期已過,哥倆只好一同返回故里。鄉(xiāng)試三年一科,哥倆雙雙苦讀三年,結伴同行,再赴省城。天佑善人,哥倆雙雙中舉。李洪舉不忘恩情,說:“好朋友于周幫我中舉,無異于上天的天街,功德無量!庇谑,建“步天衢牌坊”,以表心跡!
于周公廣施善行,厚德睦鄰,蔭蔽子孫。周公兼有八斗之才,聰慧過人,吟詩賦辭,著作頗豐,有《西園文集》等!
于鳳翼,字鳴歧,別號逸老居士,邑庠生,周公之六世嫡長孫。據《濰縣志》記載,鳳翼公在清朝康熙六年捐資修復了瀕臨坍塌的“城隍廟”,功德無量!
于澤長,字昌谷,號滄水,周公之七世嫡孫。據《濰縣志》記載,澤長公為順治丁酉科(1657年)舉人,勅授文林郎(正七品散官),初任山西潞安府長治知縣,后晉升奉政大夫(正五品散官),再任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,屢決大獄(案),平反無辜。濰縣城東南位置的“文昌閣”,為澤長公所建,這是對濰縣文化發(fā)展的一大貢獻!
于適(音“擴”),字肇詵,太學生,周公之八世嫡長孫,鳳翼公之嫡孫。適公是享譽康熙年間的著名書法家,人稱“北海三俊”之首,筆力雄健,為濰縣“東岳廟”、“關帝廟”,分別書有“發(fā)育萬物”、“神威遠震”匾額。鄭板橋蒞濰后,在東岳廟適公的“發(fā)育萬物”匾額前,倍加贊賞。眾人勸鄭題匾,板橋拒之說:“余字多遜于君”,終未動筆。濰縣城南的“五道堂(廟)”于氏先人之塋碑記,多為適公所書!
于祉,字燕受,號澹園,太學生,周公之十二世孫。祉公性高潔、重友義,吟詠之余兼好書畫,富收藏、精鑒賞。少年應試,入場搜檢至祉,忿然返日:“上不以士禮待子,而視如狗盜,何考為!”自此隱居不出,終身未事科舉。祉公,詩長于五古,書法直追鐘、王,偶作山水,筆蒼黑潤,卓然大家。著有《澹園詩話》、《澹園古文選》等!
于普源,字佛航,著名書法家,周公之十五世孫。普源公是光緒二十年(1894年)甲午恩科第25名進士,翰林,后入翰林院任庶吉士。1896年,外放安微省來安縣任知縣。早年,濰坊先賢韓夢周曾在此縣任知縣,愛民如子,政績卓然,百姓為他建了祠堂。普源公任職前,其父于銘書對其告誡說:“你年輕做官,能否勝任,也未可知。你到任拜孔廟后,馬上就去韓夢周祠堂祭拜。之后一切佈政、安民之策,均按韓公的方法從政,這樣做我即放心無憂。”在其后的從政道路上,普源公一直遵奉嚴父的教誨,謹慎認真做事,受到全縣百姓的愛戴。之后,普源公被調太湖縣、靈壁縣任知縣,均有很好的政績。由于政績卓著,普源公受到了山東巡撫楊士驤的賞識,調山東辦理全省學務,后被選為政學堂監(jiān)督!
附:于周公為其堂叔于端公寫的墓志:
《太學生于君墓誌》
太學生于君,諱端,字德莊,與予累世居赤山,子孫蕃貴,后先向望,至今有墓在焉!林木森秀,碑記參錯,實歷代大閥也!墓之松,大可四、五圍,上若偃蓋,下產茯苓,蓋千百年物也。片石巋然,如魯靈光,過其地者,摩而讀之,若讀周本紀!
先祖諱麻,因避元季兵燹,攜家徙居于濰,遂為濰之編氓。生四子,日溫,日欽,日賔,日景賢。始同爨,以族大,析而為四。
吾祖溫生三子,天祥、天瑞、天錫。天錫生名隆、久隆。名隆生國子君父“昇”,久隆生予顯祖“津”,是為從昆弟。國子君與予父為再從昆弟,則國子君與予為緦麻叔侄也。支派不甚相遠,而宗戚之情、天倫之敘,最為肫懇!
予嘗仰念國子君未成、童時,與予同受教家塾吳隱君伯康先生之門,日讀千余言,未午成誦,且通章句大義,尤善楷書、工詩文。予時恨愚“馬矣”(ai)弗逮,奮力企之。斯少,步其后塵。伯康先生嘗語人日:“光大于氏門閭者,其在二子乎?”
自是二年,予進而為邑庠生。再二年,君亦繼進。予兩入大比,君亦繼入。及予得計偕,君亦自恨弗逮,亦奮力企之,日:“吾不折天香,終身有愧!”偃仰,奈人不能勝天。宏治十四年,僅得一貢。正德四年,考授州同知,未仕而卒。
君生母王氏,生三子,行一叔靖,娶慈氏;行三叔章,娶崔氏;國子君乃行二,中子也,娶陳氏,生二子。長光延,娶蒯氏。次光寵,娶梁氏,國子生梁琮女也;女二,長適庠生牟綋,先卒;次,許國子生李實子夢蘭,未娶亦卒。男孫三,女孫二,俱幼!
君卒于正德十年閆四月二十六日,筮于六月六日得吉,葬縣治南!
予述其概,勒于堅“石民”,置諸幽壤,俾后來知所自云!
堂侄 周 謹誌
(作者:于龍村、于龍浩、于志軍、于偉。圖文提供:于志軍)
[ 關鍵詞:濰縣名士于周和他的子孫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