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于大猷和麻祖《始祖塋碑記》——濰縣城于氏鄉(xiāng)賢系列之二
原創(chuàng): 于志軍 于姓的天空 4月11日
濰坊市寒亭區(qū)朱里街道小東莊村南一公里許,有占地一十八畝的墳塋,這是于麻祖至其玄孫五代的墓地,俗稱老墓田。墓田內有一墓碑,是麻祖十二世孫于大猷公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為乃祖所立,并撰寫了碑文《始祖塋碑記》,敘述了濰坊麻祖一脈的歷史源淵。
大猷公為麻祖七世孫于周后代,周公字紹殷,號退翁,明朝丙辰科拔貢生,弘治順天戊午科舉人,歷任直隸(河北。┩h、邯鄲、阜平三個縣的知縣。其后人英才鄉(xiāng)賢迭出,知名人物如于夢弼、于夢賢、于養(yǎng)性、于養(yǎng)盛、于鳳翼、于澤長、于適(擴)、于祉、于普源等等。其中其六世孫大猷公就是非常出色的一位!
據家譜記載:于大猷,字秩公,號悔庵。公生來穎脫不群,聰慧異常,年在髫鬌(少年),即能背誦上千首詩詞。稍長幾歲,就體貌魁梧英俊,喜性嗜書,工制舉藝(八股文)。年過甫冠(20歲),即考中順治山東丁酉科副貢生,以明經充賦而入太學。
據記載,康熙戊申(1668年)歲夏,山東發(fā)生大地震,死傷數萬人,濰縣尤其嚴重。然而,濰縣知縣卻對災情不聞不問,老百姓的冷暖饑苦,與他沒有任何關系,錢糧稅賦一切照舊。大猷公剛正不阿、疾惡如仇、體恤百姓,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,全力奔波,四處呼吁,到州衙門狀告濰縣知縣。州刺史了解到濰縣的情狀況后,嚴厲切責時任知縣,緩征百姓的稅賦!
大猷公樂善好施,行俠仗義,贏得了老百姓的愛戴,在濰縣城百姓中、在于氏家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!
于志軍2018年4月10日
附:大猷公撰寫的《始祖塋碑記》
始祖塋碑記
嘗稽古族氏譜,武王之子封于邘,是謂邘叔,后世去邑而為于,其吾宗受姓之始乎!所以發(fā)源者厚矣。
漢之時有于公者,治獄仁恕,生子定國,為丞相,封東海公(按:應為西平侯),今山左郯城是也。于姓之盛,無逾山左,吾宗其苗裔乎!所以培植者篤矣。
吾始祖諱麻,避元季兵亂,由赤山來濰,樂辛阜風土之美,爰卜居焉。厥后子孫繩繩登科第者有人,專城佐郡者有人,列國學、居邑庠者有人。雖嘉言懿行無可稽,以天地因材之理卜之,其克纘邘叔、東海公之緒者乎!所以積累者又隆矣。
獨是塋域相傳三百余載,其間頻遭兵燹,不無傾圮之傷!抖Y》曰:“人本乎祖”;又曰:“過墓而思哀”。是豈可因任視之耶?惟茲,己巳歲,父老子弟交相告語,或輸金,或庸力,莫不歡欣鼓舞,篤木本水源之思。計丈地官畝壹拾捌畝有奇,植樹二百余株;墓之損者修之,卑者培之,觀瞻偉然,非復荒涼頹毀之故隴。因糾眾而告之曰:族眾何繁,祖德之所貽也;子孫何職,追遠以明報也。富貴貧賤不等,孝思之當盡一耳。向有侵墳墓植稼穡、挹甓而修舍、樵棌草木無孑遺、中辟通衢、驅車而輮其上、縱牲畜以踐之。仁人孝子之心固如是乎?
今日之事,無一非公力公財,城與鄉(xiāng)共任之。因附戒條于此:一草一木不許折,一牛一羊不許入。犯者罰金十兩,為修理祭奠之用。抗眾不與,族長以是鳴諸公,俾出于族。
闔族同立
康熙二十八年歲次己巳三月清明吉旦十二世孫于大猷沐手拜撰并書
歡迎各位宗親聯系發(fā)布信息
更多資訊請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獲取
責任編輯:于大鵬
[ 關鍵詞:濰縣城于氏鄉(xiāng)賢系列之二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