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研制狂犬疫苗第一人
1882年,巴斯德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,同年開始研究狂犬疫苗。狂犬病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。人和家畜被病犬咬傷之后,也會患狂犬病。它每年要奪走數(shù)以百計法國人的生命,當時沒有疫苗,也沒有免疫球蛋白,對付狂犬病,人們只能使用燒紅的鐵棍,19世紀的歐洲人相信,火焰與高溫可以凈化任一切事物,包括肉眼所看不見的細菌。
當時只要是被動物咬傷的人們,都會被村莊中的壯漢們強壓至打鐵鋪,請鐵匠用燒紅的鐵棍去烙燙傷口,想藉此“燒”死看不見的病原,但如此原始、殘酷的作法,并沒有辦法治療狂犬病,常常只是加速死亡的來臨。
1880年底,一位獸醫(yī)帶著兩只病犬來拜訪巴斯德,請求幫助。能不能制成狂犬疫苗呢?1881年,巴斯德組成一個三人小組開始研制狂犬病疫苗。他們希望從采集病犬的唾液進行研究,但這種采集十分危險。巴斯德和他的團隊冒著被咬傷的危險采集狂犬的唾液,一次,巴斯德為了收集一條瘋狗的唾液,竟然跪在狂犬的腳下耐心等待。
他們將采集的狂犬唾液注射到健康犬只的腦中,健康的犬只果然馬上發(fā)病死亡,歷經(jīng)過數(shù)次的動物實驗,巴斯德推論出狂犬病病毒應該都集中于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,因此他大膽地從病死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,懸掛在一支無菌燒瓶中,使其“干燥”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沒有經(jīng)過干燥的脊髓,是極為致命的,如果將脊髓研磨后將其和蒸餾水混合,注入健康的犬只體內,狗必死無疑;相反的,將干燥后脊髓和蒸餾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,卻都神奇的活了下來。
巴斯德于是推斷干燥后脊髓的病毒已經(jīng)死了,至少已經(jīng)非常微弱。因此他把干燥的脊髓組織磨碎加水制成疫苗,注射到犬只腦中,再讓打過疫苗的狗,接觸致命的病毒。經(jīng)過反復實驗后,接種疫苗的狗,即使腦中被注入狂犬病毒,也都不會發(fā)病了!巴斯德高興的宣布狂犬疫苗研發(fā)成功!
1885年,一位幾乎絕望的母親,帶著被狂犬咬傷的9歲小男孩約瑟芬(Joseph Meister),來到了巴斯德實驗室門口,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。為了不眼睜睜看著男童死去,巴斯德決定為約瑟芬打下人類的第一針,這時距離約瑟芬被狗咬傷已經(jīng)四、五天了;巴斯德在1 0天中連續(xù)給少年注射了十幾針不同毒性的疫苗。
在治療約瑟芬的過程中,有人提出:“把孩子當試驗品是不道德的,我們不知道應該用在人身上的劑量!卑退沟碌幕卮饎t是:“我確定我是在救一個孩子的命,而不是在試驗我的疫苗!
他為小約瑟芬徹夜難眠,怕自己害了他,甚至在回家鄉(xiāng)阿爾布瓦休息前,還叮囑小約瑟芬每天寫信告訴他發(fā)生的事。15天假期里,巴斯德家里連續(xù)不斷地收到病人匯報情況的信件。一個月后,少年健朗如常,安然返回家鄉(xiāng)。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從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。
消息傳開,國內外絡繹不絕的患者蜂擁而至前來注射疫苗,狂犬疫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。巴斯德和助手日夜忙碌。長年的過度工作,嚴重損害巴斯德的健康。1887年10月23日上午,他腦溢血又發(fā)作了,倒在寫字臺上,舌頭麻痹,說不出話來。
在狂犬病疫苗研究上的努力使得巴斯德更加贏得法國民眾的尊重,1888年,法國政府為表彰他的杰出貢獻,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,他親自擔任所長。1889年,生產(chǎn)工藝已經(jīng)比較成熟的狂犬病疫苗正是由巴斯德研究所推向市場,并開始廣泛使用。
1895年9月28日,也就是他72歲時,他在親友及學生的環(huán)繞中在維倫紐夫.勒伊丹(Villeneuve L’Etang)去世。差不多有半個多世紀,他都是在半身不遂的情況下,在科研領域拼命研究往前沖的。
巴斯德研究雞霍亂、炭疽桿菌以及狂犬病上的指導思想日后成為免疫學的基石,其他科學家應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后發(fā)展出抵御許多種嚴重疾病的疫苗,能夠預防斑疹傷寒和脊髓灰質炎等疾病。